中越战争40年 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试看第三方历史版本
据《熊猫时报》报道,越南官媒近日在“中越战争”40年发文,继续声称越南是胜利者。文中还认爲,解放军攻越的四大目标,包括迫使越南军队撤出柬埔寨、争取美国等越南敌对国家的援助、破坏越南国家经济、向东南亚国家展示实力等。此外,越南也坚称自己是胜利者。事实是如何的呢?40年历史并不久远。历史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来自第三方的历史版本。
自古以来,越南与中国的关系便纠缠着。两国边界长达一千一百五十 公里,山水相连,使得越南在历史上不管社会文化或经济往来,都深受中国的影响与支配。
越南曾长期为中国的藩属,有时脱离中国控制而独立。越南对中国的朝贡是东南亚各国当中维持最久者(陈鸿瑜,1992:235)。越南人潜在的反中情结不仅表现在越南人的意识当中,也有历史文物为凭。
河内的环剑湖的神龟背上的碑文便记载着,十五世纪越南国王黎利对抗中国明朝侵略的英勇事蹟与神话(颜建发,1996:56-57)。在历史上, 中越关系的形态是越南人担心中国随时会再次支配他们,越南人一直提防着。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占领法属中南半岛。战後,日本投降、撤出,留下权力真空。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後,为法国所承认,但法国随即发动一场政变,越南重回法国的控制。
法国的复辟得到中国国民党的支持, 但越南独立运动是苏联所加持的中国共产党的协助而进行的。苏联支持越南共产党与胡志明。
在苏联与中国决裂之前,中共对越共的支持远多於苏共;1950 年 1 月 18 日中囯与北越建交,中国向北越提供武器、军训和补给品去抵抗与美国结盟的南越;苏中决裂後,苏共成为越共的首要的支持来源。
1952 年 10 月 16 日斯大林死後,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对此,越南并没有靠向中国,中越两国结下了梁子。这一时期越南的政治取态,回头看,埋下了中越爆发战争的肇因。若追根溯源,可以説1979年的中越战争,是越南自己导致的。
1954 年,中囯於日内瓦会议中,爲避免越南内战,建议以北纬 17 度线划分南、北越。越战期间,中国与苏俄双方都对北越提供大量军经援助,但北越对中国有戒心,企图以「引苏制中」之策略,阻止中国势力深度插手中南半岛,北京对此极度不满,多方阻挠苏俄援越物资过境,致使越共怀恨在心。而越共不愿对中共俯首听命,反而扩大宣传中囯企图染指中南半岛的“野心”,双方种下仇因。一个肇因,一个仇因,注定中越关系不再风平浪静。
1972 年尼克松在谋士基辛格的协助下,促成了中国的开放以及美中新的战略性的反苏联盟的形成(维基百科,2013a)。 美中关系走近,自然加大中国和越南在中南半岛上的竞争。1973 年,北越宣布容许外资在南海开采石油,中国於1974 年派军队收复当时由南越控制的西沙群岛。
1974 年 8 月尼克松因水门丑案下台,依宪法由当时的副总统福特继任总统。
1975 年 4 月越共攻陷南越首府西贡,南越政权灭亡。 美国退出越南战场。
1975 年秋,越南权力於统一大业的建设。越共总书记黎笋前往中国和苏联访问。碍於越南的亲苏政策,中国推搪,而苏联则答应向越南提供大量长期的援助。从此,越苏关系趋好,而越中关系变坏。
越南控制了双方存有主权争议的南沙群岛的多数岛礁,中越的矛盾也隐隐出现(维基百科, 2013a)。
1975 年 5 月,赤柬侵入了越南富国岛,後被越南军队驱离。此後两国不断发生边境冲突。越南指责赤柬入侵越南领土、屠杀在柬埔寨的越南公民。柬埔寨也指控越南侵犯了柬埔寨的领土(维基百科,2013d)。
1976 年越南统一。越南希望与华盛顿保持外交的对话,但也坚持以经济援助为条件。越南则回报解决在越失踪的美军的问题。在接近 1976 年美 国总统选举之际,福特总统发表敌视河内的言词,使得其余下的总统任期内缺乏改善美越双方关系的机会(阮莲幸,2013)。
此时中南半岛的在美苏两强的对峙下的国际关系情势是:越南和苏联靠近,中国和美国靠近,而越南和中国之间矛盾在酝酿中。
1977 年 2 月越南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後,确立了以黎笋为总书记的领导体制和亲苏联的政治路线。
1977 年 4 月,越军侵略越南边境的柬埔寨六个省份,中国增强对柬埔寨的军事援助和政治支持。越南则回以收紧越南境内华人的活动(阮莲幸,2013)。
河内担心南越的华侨成为中国的内应,同时,又想将回归的南越经济彻底转成社会主义模式,乃命令南方华人迁移至特定地区,重新开发处女地,但终因环境恶劣,大量华人无法忍受而逃离(Suryadinate, 2007: 82),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过程,华人被迫入籍、或没收财产,或加以驱逐者达约有 6 万人之巨。形成排华浪潮。此外越共更於 1977 年 接受苏联顾问的建议,实施所谓的「净化边境地区」计画,中国无力承担这些返乡难民,产生极大的困扰,冲突期间中囯虽数度与越南交涉,却一 直无法获得解决(阮莲幸,2013)。
1978 年 2 月,中南半岛局势趋紧。越南一方面支持柬埔寨人推翻赤柬的波布政权,另一方面在北方边境与支持赤柬的中国也发生冲突。越中关系日益交恶。中国遂於 6 月 16 日关闭越南驻广州、南宁、昆明之总领事馆, 继於 7 月 3 日停止对越南一切援助并撤回援越顾问,双方关系自此全面破裂(叶我闽,2006;辛远,2009)。
同时, 越南并着手铲除其势力范围内亲中的赤柬波布政权。1978 年,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决定了「攻柬抗华」 的方针,遂大力加强和苏联的关系,苏联军事技术装备源源不断运抵越南。 8 月,以防空军中将沃罗比耶夫为首的苏联军事技术顾问团 120 人随同运送装备的两架「安-22」军用运输机经巴基斯坦、印度到达河内。
1978 年 11 月 3 日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黎笋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布里兹涅夫在莫斯科签订了针对中国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并定下进攻消灭亲中的柬埔寨的计划。也就是在邓小平 11 月 5 日出访东南亚的前两天。中国指责该条约为军事联盟。越南的一纸盟约,对邻国构成重大的战略威胁。自此,中越关系已无法回头。越南第三次埋下中越战争的战争因子。
邓小平接着在东南亚国家时曾讲,越南是一个流氓,我们需要教训它一下。显见,此刻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处境 (辛远,2009)。 这是中国对越南的首次警告。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警告时,中美尚未建交。
1978 年 12 月 15 日美中两国政府宣布,将在 1979 年 1 月 1 日建立外交 关系。此际,与前苏联签署友好合作条约的越南,乃於12 月 25 日攻打亲中的赤柬波布政权,并在1979 年 1 月 7 日推翻了赤柬政权。
中国为了对与苏联的亲密的河内的挑衅之举做出回应,於 1979 年 2 月发动惩越战争(辛远,2009)。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中越边境战争中,北京显然掌主导权,而北京发动对河内发动战争,自始就设定在「有限战争」,有「见好就收」,而不愿扩大的准备。究其历史脉络,是有些原因超越中越关系的因素之外。
首先,中国对越南发动战争显然只是回应性的。此前,邓小平虽公开提过要教训越南,毕竟是口头上,且未曾言及动武。
而在战争过程,解放军从训练到准备, 从训练、资源到经验,都严重不足。中国不希望扩大战争规模,故於 1978 年 12 月 8 日上午,正式下达作战命令:「无论战果如何,我军攻克高平和谅山後不得恋战,即行撤回」。显然,打完就撤,是中国对越战争的一项既定战略,而非越南自称的“胜利成果”。
由於当时中国认为主要的威胁是北方的苏联, 因此在越南战场上准备投入的仅是次要的兵力(维基百科,2013c)。但无论如何,中共中央军委下达作战命令後,仍属战争准备状态。12 月 25 日越南对柬埔寨动武,此时中国仍按兵不动,1979 年北京於 2 月 15 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过期失效之後的 2 月 17 日,才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是可忍, 孰不可忍》的评论文章,正式宣告将与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维基百科,2013c)。
当然,依历史时序来看,越南侵略柬,逼迫中国对越动武。基辛格曾透露邓小平的话:「我(从美国)回来後,马上就打仗了。但我们事先徵求了你们的意见。」(亨利.基辛格,2013)。
基辛格说,「假若没有美国的合作,他们(中 国)也不可能『摸老虎屁股』」;「邓小平的目的是阻止越,如有可能还要扭转苏联战略的势头」;「此战争早已定调,是有限的战争」;「『适当地』给他 们『有限的』教训」(亨利.基辛格,2013)。由於越南之前已经埋下三大战争诱因,最终导致中国出兵“教训”越南。这跟越南所説是讨好美国,根本有很大的不同。当然,爲避免树敌,中国争取美国的支持是必然的,这也是战略需要,事实上,中国是成功的,因爲中越战争没有引发前苏联加入,也跟美国在越南附近部署舰队有一定关系。
基辛格认为中越战争开启冷战期间中美两国最为紧密的合作契机,此应该是中国最大的战略胜利(亨利.基辛格,2013)。
中国实现了它对苏、对越更大的地缘政治目标:中国、东盟和美国因而达成一种联盟关系,节制了苏联在东南亚和马六甲海峡的进一步扩展,并且使越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亨利.基辛格, 2013)。
同时,一直以来,中国担心越苏是否会对中国形成包围;越南则担心中美以及亲中的柬埔寨是否会对其自身构成包围或颠覆。此一战役导致越与苏更亲近而中与美更亲近的效应,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於焉成型。
Bruce Elleman 认为,中国在外交上获胜。因为终究苏联并没有实际卷入。 而这也说明越苏之间的军事协定的实际效果相当有限。中国的战略胜利在於,缩小了其对苏与对越两面作战的可能性(GlobalSecurity.organization, 2013)。美国默许中国惩罚越南也意味着,围堵中国不再是美国亚洲政策的核心,藉此,中国测出了美国的底线(Rosen & Jones,1980: 133)。同时,中越战争也有一个战略上的意义,那就是既拖垮越南的经济, 也藉由越南来拖垮苏联。战後,越南要保持 100 多万正规军,投入经济建设之劳动力的质与量便大受影响。100 万正规军需要大量後勤支持,这些需 要苏联的援助,苏联的负担因而加重,财政状况变得更加困难(亨利.基辛格,2013),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西方媒体认为中国的惩罚行动失败 了,我却认为它改写了东亚的历史。」(亨利.基辛格,2013)。
(编者:蕭十一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