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周刊 THE DRAGON WEEKLY

民族源远流长 繁衍千秋万代

二战入日本陆军对抗美军 「台獨教父」李登輝至死未忘曾是岩里政男

“但本來直至70年前為止,日本和台灣原本就曾經「同為一國」。因為曾「同為一國」,故不存在有台灣與日本打仗(抗日)這樣的事實。我志願進入陸軍,而我的兄長李登欽則志願進入了海軍。當時我們兄弟倆無疑地是以作為一個「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的。”
<揭開日台合作的新帷幕> 李登輝於抗戰勝利70年的日本講話

【热点人物】從李登輝到岩里政男,從加入共產黨到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到變成台灣人口中的「台獨之父」,李登輝一生,著實是台灣「那一輩」人的生命史縮影;李登輝生前於日本演講的一席話,更是道盡李氏與日本的複雜情感。二戰期間,李登輝曾是日本帝國陸軍士官——自舊制台北高校升學至京都帝國大學,然後在大學時志願進入陸軍,被分配到高射砲部隊。

1945年3月10日,李登輝在所謂「東京大空襲」之際,代替戰死的小隊長指揮部隊,對抗美軍;李登輝當時因燃燒彈的碎片劃過鼻子負傷,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在那場大戰中沒有喪生可以說是運氣好,也可以想作那一定是神的引導」——至於「神」把時為岩里政男的李登輝引領何處,著實與評價李登輝一樣,實在複雜。

作為「日本人」而戰的「兄長與我」

「曾經」作為日本人的記憶與李氏「認知作為日本人的個性」,始終留在李登輝深處:「過去雖然我從一介學者,一路成為作為台灣最高領導人的“總統”,但是當上“總統”後,可以說每天都在鬥爭也不為過。對內有與國民黨內保守勢力的爭鬥,對外有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問題。但是在我擔任總統十二年期間內,我從未膽怯…另一個或許就是因為,我曾經有過在戰時徘徊於生死一線間的殘酷體驗吧。」李登輝曾在演說強調,「武士道即是領悟死亡之道」。

事實上,李登輝生前曾經批評馬英九推動的「抗日戰爭70周年活動」,認為台灣當年實際的時空背景,與馬說的並不相同。李登輝認為,在二戰時期日本和台灣本來就是「同一國」,「當時」既然是同一國,「故不存在有台灣與日本打仗(抗日)這樣的事實」;當時的他志願當日本陸軍,而他的兄長則志願進入日本海軍,「『當時』我們兄弟倆無疑地是以作為一個『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的」。那時他們兄弟倆為了保衛國家,更有著為國而死的覺悟,最後李的兄長死於戰場,「我們兄弟倆曾作為日本人去作戰,在馬尼拉陣亡的兄長被供奉祭祀於靖國神社,這是歷史事實,扭曲歷史事實是不為眾人所容的」。

「曾經的日本人」李登輝至其達九旬高齡仍十分關注日本的命運:「政治必須要日新又新,對現在的日本來說最大的課題是如何修正做為國家根本的憲法」。

李氏主張日本應修改憲法,重拾軍力,「由於日本國憲法第九條禁止日本保有軍力,所以現在的日本是將自己國家的安全保障,以半委託美國的方式來解決。日本如為了要做到真正的自立的話,則無法不面對修憲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六十多年來憲法隻字未改,反而是比較異常的。」

李登輝與胞兄李登欽(左)合照,1943年。

韜光養晦骗取蔣經國信任

提起李登輝,全球華人都不陌生。他曾是共產黨員,後來加入國民黨,晚年自稱22歲前是日本人;他任台灣“總統”12年,用國民黨的乳汁養大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他將國民黨搞得四分五裂,使民進黨上台執政;他提出「兩國論」,被外界稱為「台獨教父」。

李登輝生於1923年,台北人,台灣大學畢業,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及政治大學教授。1972年,年僅49歲的李登輝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踏上仕途後,李登輝韜光養晦,埋頭做事,對蔣經國和同僚都表現得十分謙遜恭敬,從沒有任何野心流露,因此深獲蔣經國信任與好評。1994年,李登輝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談話時,透露了埋藏心底的秘密,「蔣經國先生是否真的希望我做他的繼任者並不清楚」、「在那種政治情況下,假如經國先生稍露了一點聲色的話,說不定我就已經被摧毀了。」

1978年,蔣經國就任台灣“總統”後,李登輝先後出任台北市長、台灣省主席。1984年當選為“副總統”,被視為蔣經國的接班人。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驟然病逝,此時台灣政治已上軌道,軍隊已經國家化,沒有野心分子想覬覦大位。李登輝根據憲法規定繼任“總統”。當時的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亦取得共識,由李登輝擔任代理黨主席,並擬於當月27日召開的中常會通過。

未料就有前一天,時任國民黨秘書長的李煥接到國民黨元老宋美齡一封信。宋美齡在信中指黨主席問題不宜倉促決定,應依黨章規定,於7月間召開之黨代表大會時決定。當時宋美齡具有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的身份,她的意見當然受到重視。但是,當時所有的中央常務委員都不同意宋美齡的看法,反對原因有:一、當時蔣經國沒有培養接班人,中常委中無人自信有足夠威望擔此重任,也就是說無人想跟李登輝競爭;二、以大局為重,希望台灣權力轉移順利,政局穩定;三、即使國民黨內部、即使忠於國民黨的老臣,也醒悟到新的世代來臨了,蔣家該退出台灣政治舞台。

宋美齡在得知多數中常委不同意她的看法以後,就對外表示只是她個人的建議,一切遵照中常會的決議,並派蔣孝勇向李煥解釋。翌日,國民黨中常會,由中央常務委員俞國華提出推舉建議,獲大家一致通過,李登輝受薦為代理黨主席。

其後,李登輝由蔣緯國陪同到台北士林官邸拜謁宋美齡。同年7月8日,李登輝在國民黨十三大上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宋美齡即由李登輝陪同到大會會場發表《老幹新枝》演講,並由李煥宣讀演講稿。

《老幹新枝》道出了宋美齡的憂慮。她在講稿中說:「總理創五族共和,志在團結;同為漢族,自無所謂獨立之理」、「各位同志身負重託,心繫安危,自當內和不同外納輿情,求新而非排舊,守紀而非乖張,法律必須嚴格遵守,暴亂亟應依法切實制止,庶幾可以推行民主鞏固經濟,在黨主席領導下群策群力繼續發揚本黨輝煌歷史」。宋美齡的警吿被人當成耳邊風,若干年後民進黨果然上台執政。

年僅49歲的李登輝獲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賞識,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左)。蔣經國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被視為確認「接班」(右)。(網上圖片)

 

李登辉的身世是一个谜,外间流传的两个版本,均指李是日本人的后代。他自小受日本文化薰陶,受日本教育,人前人后毫不掩饰其浓厚的日本情结,接见日本外宾一律以流利日语对答,亦曾言:“我在22岁以前是日本人,名叫岩里政男。”另外,国民党进入李登辉时代之后,实行本土化发展,该党性质亦随之而变。其后由于李全面排除异己,导致国民党先后发生两次严重分裂。

李登辉成长于日治时代的台湾,自小接受皇民教育,上学时校内禁说中国话、不得写中国字。每当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报捷,他都会与日本学生一同庆祝,更曾一度响应皇民化运动,更名岩里政男。李登辉成绩优异,中学毕业后到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升学,修读农业经济,直至大学2年班,日本战败后才返台继续学业。此时李登辉22岁,当时他自认是日本人。
亲日情结除与成长背景有关,也有传与李登辉的身世有关,传闻有二:一说李登辉父亲李金龙当刑警,李登辉其实是一名日本人警察的儿子,生下来托付给李金龙抚养;另一说李登辉是他母亲与一名在风月场所结识的日本人所生,李金龙只是戴绿帽而已。李登辉本人对这些传闻并不在意。李登辉的兄长李登钦在日占时期被调至菲律宾,并在吕宋岛阵亡,其牌位仍在日本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在国民党进入李登辉时代之后,1990年2月,李登辉召集朝野各党派开“国是会议”,配合同年“3月学运”之学生运动,将外省籍资深中央民意代表赶出立法机构。随后,李又大肆清除亲蒋势力,先逼退蒋经国亲信、行政院长俞国华,换上当时的国民党秘书长李焕以收回党权,之后又逼迫时任总参谋长郝柏村交出军权。在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后,他又废除台湾省,令时任省长的宋楚瑜权利尽失。
李登辉的决定导致国民党先后发生两次严重分裂,先是1993年一批党内异议分子出走而另组新党,其后于2000年台湾的“总统”选举,李虽为国民党的连战、萧万长助选,但据指暗中支持民进党的陈水扁,令陈以弱势当选。当年国民党丧失政权后,蓝营支持者把败选归咎于李登辉,包围国民党中央党部促其下台。李之后请辞党主席,翌年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同年宋楚瑜亦另组亲民党,至此国民党一分为三。
(综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