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er浏览器上架 中共网络管控的松绑迹象?
中国国庆长假刚刚结束,北京时间10月9日晚间,一则可以实现部分网络“翻墙”功能的浏览器——Tuber浏览器上架各大安卓APP应用商店的消息,刷爆中国大陆网民的“朋友圈”。
这款由中国主营网络安全的公司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简称360)旗下控股公司开发的浏览器,可以访问部分被网络防火墙隔离的中国境外网站,例如油管(YouTube)、脸书(Facebook)、即时电报(Instagram)等。据悉Tuber浏览器APP已经通过中国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核,获得上线经营许可,中国境内用户可以通过华为、小米、腾讯等App应用商店,以及Tuber官网下载安装使用。目前仅支持安卓设备。
在一向严格的互联网管控之下,Tuber浏览器的横空出世瞬间引爆中国网络舆论。犹疑者有之,欢呼者有之。加之10月9日,中国央视宣布将于次日(10月10日)上午正式复播NBA赛事,令舆论对中国政府是否将在近年不断释放继续开放的信号之下,再进一步对严格的互联网监管进行松绑充满期待。
中国央视于一年前的2019年10月8日宣布立即暂停NBA赛事转播。在此之前,美国NBA火箭队经理莫雷(Daryl Morey)在推特(Twitter)上发布 “为自由而战,和香港站在一起”(Fight for freedom,Stand with Hongkong),引发中国网民不满,并发酵为一场中美之间的口水战和中西方网络舆论平行线状态的思考。
中国对于网络管控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当时官方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针对金融洗钱、国际诈骗,儿童色情等犯罪行为以及具有政治颠覆性质的站点进行IP封锁,防止一般民众访问被过滤的网站。这种对境外网络进行审查和封锁的系统,被统称为“防火长城”(Great Firewall,GFW),也称中国防火墙。中国网民突破网络审查和封锁,访问境外被封锁网络站点的行为,俗称“翻墙”。而实现“翻墙”功能的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VPN)提供商,也一度游走于中国法律红线边缘的灰色地带。
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国官方对于网络管控呈现明显收紧趋势,并逐步从技术上封锁,过渡到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1月22日公布了《关于清理规范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市场的通知》,规定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自行创建或租用VPN等其他信道开展跨境经营活动。从那时起,中国官方就在释放一种信号,警示企业和个人重视“翻墙”的法律后果。2020年5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这是中国网络监管层面最新出台的法规。
互联网刚刚接入中国时,曾有美国高级政客直白表示“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之时,构筑“防火长城”反映了中国在网络领域的防御意识,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以及现实的使用需求都决定了无论是在意识形态,还是互联网市场竞争中国都需要有直面的勇气。随着科技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国“防火长城”防御意义是否还有必要已引发很多争议,呼吁放松网络管控的呼声不断出现。
一年前的NBA事件导致的中西方舆论战期间,曾有媒体对中国“防火墙”内的网民进行如此描述:与防火墙共同成长的中国年轻一代似乎不在乎防火墙的存在,他们在防火墙内形成了自己的网络生态,无论是一批可与西方相比的互联网企业还是一套区隔于西方之外的独立逻辑运转体系,使得他们满足于现有的网络环境。进而在中国内部与西方之间形成了两套互联网生态与两个舆论场。
从近两年的动向看,中国的网络开放呈现两个极端:一是近两年官方对VPN的管制加紧,处罚对象从服务商扩延至个人用户,二是官方在有节奏地放开地方政府对VPN的试用,2019年8月中国工信部在北京部分区域放宽VPN外资准入条件,之前上海自贸区也有类似举动,更早前海南获得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位后也曾着手向外国游客开放国际社交平台。
如今,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经济“内循环”概念并未让中国减缓对外开放的步伐。Tuber浏览器的出现,或许可以让外界期待中共对互联网管控的新运营模式的出现。不过到底是管制部分松绑还是中西方舆论将出现更严重的平行线现象?只能让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