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周刊 THE DRAGON WEEKLY

民族源远流长 繁衍千秋万代

中国舆论场“乱象”背后 究竟谁主沉浮

用一篇文章来全面描述当下中国的舆论场现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就算是用一本书来记录,也难以照顾到各个角落,更无法跟上其嬗变的节奏。

复杂的中国舆论场

在台港以及西方社会认识里,中国舆论场是个高度单质化的红色舆论场,在“党领导一切”的最高要求下,习近平的名字高挂各媒体头版、头条位置,中宣部的权力似乎无远弗届,每天高高在上通过庞大的官僚机器发布行政命令掌控一切,党的媒体喉舌们在机械而僵化地讲述习近平思想与党的英明故事,“小粉红”和“战狼们”每天在摩拳擦掌随时做好了战斗出击准备,执掌互联网空间的“网信办”经常手起刀落勒令删除每一篇基调不够悦耳的文章。但,真正了解中国舆论场、生活在这个舆论场的人,才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复杂汹涌状态。

资本、技术、个人的成名欲望与商业考量,各种价值观之间的猛烈碰撞,以及共产党对政治权力与意识形态的高度敏感,与复杂中国的现实互动,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嘈杂的场域。这些表面的喧嚣,让一些身处其中的人为之焦虑。但当抽丝剥茧,再进一步深入探究,又能发现“乱象”背后的几条隐秘主线。

舆论场背后的关键驱动

第一条主线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变化。四十年来,中国舆论场就像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所经历的蜕变一样,从原来高度单调、封闭的状态,变成了今天这样全球最大、最活跃,同时也是对互联网新技术应用最开放、相关领域内容创新最具活力的国家。在这个变化过程背后,政府角色始终是推动变化的关键力量,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变化,是一条最强有力的驱动主线。在中国这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的角色虽然重要,但始终无法像西方那样在舆论场形成支配元素,决定不了政府决策;尽管它加大了市场变化的速度与规模,却只能和互联网一样扮演工具性角色。

第二条主线是中国崛起带来的社会心态改变。在中国崛起和城市化背景中长大的中国年轻一代,已经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仰望西方,也不会像毛泽东时代以敌视的态度定义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他们正在依照自己的认知与世界交流,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中美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时代两国民间舆论的激烈碰撞,以及中澳围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引用一副漫画谴责澳大利亚驻军屠杀阿富汗平民与儿童而引发的外交舆论冲突,都一再提醒西方必须收起对中国的固有看法,学会适应这种变化。

习近平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构成了中国舆论场发展变化的第三条主线,同时也可能是影响未来发展的最关键主线。

(未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