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周刊 THE DRAGON WEEKLY

民族源远流长 繁衍千秋万代

钱去西方,债留中国–走资富豪真是“商人无祖国”?

中国走资富豪不在少数

华人评论员 蕭十一狼

最新的新闻就是台湾地区富豪郭台铭宣布在美国投资设厂,但新闻发布会现场所有人包括郭台铭致辞中只有郭台铭与富士康,全场也只有郭台铭一个华人,而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均只字不提。仿佛富士康与郭台铭来自“外星“,外界慨叹“商人无祖国”。其实,何止郭台铭,中国内地很多富豪,同样不断上演类似“商人无祖国”的戏码,十分丑陋。

2016年发改委、商务部等四大部门曾发布通知,要求收紧海外并购的口袋。2017年初,政府、金融以及外汇管理机构一而再再而三地警告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的行为。

在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同时在外面还引起了一些抱怨”之后,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甚至指出:“有很多企业,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再借一大笔钱去海外收购。有一些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这些资本,对外打的是“习主席喜欢足球,通过收购足球队的方式可以帮助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的旗号,美其名是“一种资产配置的方式”,实则是掩饰走资的洗钱新法。

2017年6月中旬,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排查包括万达、海航、复星、浙江罗森内里在内的几家近年来海外投资活跃、在银行业敞口较大的民营企业的授信及风险。

我们不妨看看部分走资富豪的众生相:

近年进军海外足球的中国资本大约如下:

2014年7月, 上海品怡(投资基金管理) 收购意大利丙级俱乐部帕娜亚;

2015年1 月,万达集团(商业,文化,金融) 4500万欧元 入股西甲马德里竞技,拥有20%股份;

2015年1 月,合力万盛(国内外体育赛事推荐) 800万欧元入股荷甲俱乐部海牙成大股东;

2015年7 月,莱德斯 (电子零件生产商) 700万欧元全购法乙俱乐部索肖;

2015年9 月,华信能源 (能源产业与金融服务) 1000万欧元 入股捷克俱乐部布拉格斯纳维亚;

2015年11月,星辉娱乐 (文化娱乐) 1700万欧元 入股西甲俱乐部西班牙人,控股超过50.1%;

2016年05 月,联合睿康集团 (智慧城市产业) 7500万英镑 全购英冠俱乐部阿斯东维拉;

2016年06月,雷曼股份 (LED产品服务) 500万澳币 全购澳超俱乐部纽卡素喷射机;

2016年06 月,苏宁集团 (连锁型零售和地产) 3.06亿美元 入股意甲俱乐部国际米兰,占70%股份;

2016年07 月,复星国际 (民营综合企业控股) 4500万英镑 入股英冠俱乐部狼队;

2016年10月20日,创业板股汉华集团1.3亿英镑(12.4亿港元)亿收购英超球队侯城;

2016年12月,华人文化——拥有曼城足球集团13% 的股份

2017年,汕头玩具商陈雁升收购了巴塞隆拿的同市宿敌爱斯宾奴,

还有:

中国华信——拥有捷克布拉格斯拉维亚60%的股份

唐辉、李翔—— 全资收购西乙B球队胡米拉

徐根宝——出资收购西乙B球队洛尔卡

铂涛集团——入股法甲尼斯

Desports双刃剑总裁蒋立章——收购格拉纳达98.13%的股份

云毅国凯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控股西布朗(占股87.8%)

中欧体育投资管理长兴有限公司——控股AC米兰(占股99.93%)

奥瑞金——控股法乙欧塞尔(占股59.95%)

IDG资本——收购里昂母公司OL集团20%的股权

香港商人孙粗洪(Paul Suen)控股的中国投资集团Trillion Trophy Asia(TTA)——收购伯明翰50.6%股权

上述资料足以构成“富豪走资排行榜“(建议推出这样的一个排行榜,让税局有所作为),中国外汇15,16二年间急剧锐减万亿,这些走资富豪是”中坚力量“,所走资金,要么是历年偷税漏税所得,要么是向中国各大银行(行贿)举债,没有一分钱是光明正大的!(欢迎以上富豪法律起诉本人,看有否”诽谤“!证明自己”光明磊落“!)

众多富豪热衷投资与自己本行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体育行业,无视体育行业投资大且长,回报慢的资本投入特点,原因耐人寻味。值得指出的是,就算最火的英超球队,也只有少数球队俱乐部如阿仙奴等盈利,其他均存在收支不平衡的境况。难道这些走资富豪是脑子进水了?非也,就72行而言,转移资产的行业最佳选择就是体育俱乐部行业,一是涉及资金量大,有最大的现金流,适合走资,其他行当要么无法使用巨额资金,要么是固定资产绑死资金,资金转出后无法随时挪用,关键是固定资产投资无法申报“亏损“,资金无法”洗白“;二是“形象“高大上,塑造体育爱好者形象,学习俄罗斯石油大亨阿布投资切尔西那样,”不问政治“。

所谓隔行如隔山,这些走资富豪除了玩游艇玩高尔夫,何时玩过足球?更谈不上“热爱”足球,有些更是购买力与实力不符,精明的富豪们必另有所图。

举其中收购西布朗的例子。

2016年8 月,英超劲旅西布朗维奇在官方网站上宣布,俱乐部出售给了以赖国传为首的中国投资集团云毅国凯(上海)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收购由深交所上市公司「棕榈股份」的第一大股东赖国传领衔。赖国传此前并不是体育圈子里的人。1974 年出生的他从一名园林设计师开始做起,最后成为园林企业棕榈股份的总经理。《卫报》当时的报道同时表示西布朗维奇的新主人不会说英语。这一切大概都暗示着尽管云毅国凯收购了西布朗维奇,但他们对足球以及这支俱乐部的运营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事实上收购后也迟迟没有现身俱乐部。胡润说“在此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这个企业家”。

由此可见,赖国传并非足球爱好者,但有关键一点,即云毅国凯(赖国传)的注册资本只有16.8亿元,而投资西布朗远超注册资本,只能证明云毅国凯(赖国传)靠借债完成收购。

购买力与实力不符的还有一个例子:

2016年收购英超球队侯城的汉华集团主要从事资产评估及资产顾问服务、企业服务及谘询服务、媒体广告服务,以及金融服务。资料显示,汉华专业服务的大股东为财讯传媒集团﹙0205﹚,持股约28.82%。第二大股东为集团创办人叶国光及关连人士,持股6.40%,其他大股东包括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及中国环保能源投资﹙0986)。

汉华2016年报(截至3月31日)显示,集团收入5,507.9万港元,2015年亏损170.4万港元。与此同时,汉华市值虽然达到36亿港元,但权益总值只有5.62亿元,远较今次收购侯城的出价低,集团财政实力亦未算丰厚,分别持有2,372.9万元现金及1.69亿元金融资产。一个只有2千余万现金及不到2亿资产的公司,2015年还亏损170万的公司,2016年却花12.4亿收购投资大见效慢的体育行业,跟擅长的主业完全不沾边,资金来源黑幕重重,个中猫腻可想而知。不管钱从哪里来,都说明汉华过去对中国税务局造假账报“亏损“,也欺骗广大股民,而且还假的很离谱。偷税漏税的庞大资金,却通过“投资”体育俱乐部被转移出去。

但是,靠借债举行海外投资,把偷税漏税的资金举行转移海外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涉嫌造假完成收购(造假背后就是洗钱),严重损害中资商誉,损害中国人在西方社会的形象声誉。

2016年9月23日,媒体揭中资财团收购AC米兰时伪造银行文件。

内地《财新网》报道,收到一封确认函,内容是「现知悉贵司拟收购Finevest公司持有的意大利AC米兰足球俱乐部99.93%的股权,而此交易大概需要6亿欧元(45亿人民币)的投资。如果在併购此标的资金方面有需要进行融资安排,在我方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审批通过的情况下,我方愿意提供必要协助。我们也确认我方对相关併购资金(如需)进行融资安排的能力。」确认函落款和公章为「东莞银行股有银公司」,发出日期为2016年4月26日。

然而,当记者向东莞银行求证时,对方回覆这份交易谈判的重要文件确认函是假的。东莞银行表示,他们没有发出提供融资承诺的文件。早前江苏银行亦表示,并没有发出证明该财团财力的文件。业内人士指,银行不会发出这种函件。一名从事海外併购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来说银行会严格审计併购项目,审计确认通过后才同意给项目贷款,之后才会同意出具保证函,从多年经验来看,银行不会发给企业这样的函件。

这份确认函是深圳商人李勇鸿旗下捷安德实业有限公司,与贝卢斯科尼商谈交易时,证明公司融资能力的重要文件之一。捷安德与贝卢斯科尼商讨了近两年,到了交易后期,买方主体才换成新成立的中欧育投资管理长兴有限公司(仍是李勇鸿控制,换来换去无非是有利走资)。

显而易见,收购AC米兰的中资财团伪造文件。钱不是来自银行,只能说是黑钱,通过“收购”,洗白。值得指出的是,这宗收购直至2017年4月才完成。而领衔的中国商人李勇鸿(中欧体育注册地是浙江长兴,众所周知浙江满布地下钱庄),跟赖国传一样,同样不会讲英语。

这种造假洗钱绝非是单一现象。但由于内地缺乏相关法律,导致造假洗钱无法杜绝。但香港有一富豪做了“前车之鉴”。

2011年7月1日,香港商人、伯明翰足球俱乐部老板杨家诚被控洗钱7.213亿港元(合9300万美元),在价值4亿港元的家中被逮捕,他面临5项刑事指控,最多可能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和500万港元罚金。

杨家诚是伯明翰足球俱乐部总裁,他在2009年以8150万英镑(合1.31亿美元)买下了这家英国足球俱乐部,但当年5月份该俱乐部已从英超降级。汇丰银行(HSBC)在听到杨家诚被逮捕的消息之后,已对借给伯明翰足球俱乐部的一笔7000万元英镑的贷款表达了担忧。检方在法庭上表示,“法务会计”通过调查2001至2007年间杨家诚和他父亲持有的5个账户的资金流动,发现了“洗钱的证据”。

回到本文开头提及的内地诸多知名财团的海外併购业务遭到央行、中国银监会等机构的核查上,核查在资本市场已掀起一股狂风暴雨,这表面上是正常的金融监管行为,但实际上是当局对这些财团政治取向的考察。

事实上,有关部门高调批评内地企业「不理性对外投资」,早已引起市场关注。近年,出现不少缺乏协同效益的非理性併购个案,当中不少更涉及槓杆操作,一旦弄得爆煲收场,风险或会传导至内地金融体系!海外併购沦为企业走资的捷径。更令人担心的是,随着愈来愈多A股上市公司涉足海外併购,但当中不少都身负巨债,再试图以高槓杆来进行大宗海外併购,犹如玩火自焚,风险极高,若成趋势,对A股市场以至整个金融系统及汇率稳定,都会构成不良影响。

内地有关部门近期高调关注企业非理性海外併购问题,不无原因。何况如今海外资产已非十分便宜,加上全球央行量化宽鬆告终,在加息及收水的大趋势下,以槓杆式作海外併购,风险势增,故内地及时作出风险防范和整顿,实有必要。

过去六、七年间,中资财团在全球买买买,在西方大量扫货,尤其是一些民间财团,併购一系列的酒店、院线、度假村、足球队等。在去年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之后,资本流出压力加快,短短半年多时间,中国外汇储备从四万亿美元缩水到三万亿美元,给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在此过程中,中资财团的海外併购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进一步加速,带领民间资本大量外逃,这引发执政当局的高度警惕。

如果说,这些财团用的是自己的资金,实无可厚非,问题是,这些财团大幅在国内借贷,运用高槓杆,并通过内保外贷方式,将资本洗到国外。这种债留中国、钱进西方的方式,给中国的商业银行系统和保险系统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这些财团的疯狂借贷高达成百上千亿元,如果他们在海外的併购项目经营失败,风险将转嫁到国内的商业银行或保险公司身上,很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最后由国家来买单。

更关键的是,一些财团在海外併购并非真正的商业行为,而是彻头彻尾的洗黑钱,尤其是为原有的政治靠山打通海内外的「地下钱途」,充当“白手套”,将那些家族积累的赃款用海外投资的名义汇到国外,这相当于公然与执政当局唱反调,当局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进行严格核查乃大势所趋。

从管理层角度看,这些大财团利用高槓杆的方式将资本洗到海外,不仅经济上不负责任,政治上更不正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脚投票,对中国制度和执政当局不信任,随时准备溜之大吉。由于这些财团在中国经济中地位显赫,角色重要,一举一动成为社会的风向标,如果他们都向国外撤退,跟风者必然云集,这对执政当局将形成巨大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攘外必先安内,在此背景下,当局下重手核查财团的海外併购项目,要求他们降低槓杆,这既是金融监管要求,更是对他们的政治体检。如果这些财团知所进退,自然落个平安无事,但如果装傻扮懵,软磨硬顶,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或许还有牢狱之灾。

万达王健林7月21日主动表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决定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笔者认为,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是王健林的“政治表态”。但除了王健林呢?

当然,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内企善用资金寻求优化资产配置,或透过收购取得海外企业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本应无可厚非。然而,发展至近年,不少内地企业进行与主业毫不相干的併购,不问价钱盲抢,并使用槓杆融资,以图「蛇吞象」,却忽略了对当地制度环境的了解,亦不计较收购对象经营是亏是盈,结果连番碰壁!客观而言,政府在留住企业资金的同时,应研究如何能加快推动本土经济发展,缔造投资保值增值的机会,为企业合法资金寻找安全可行的出路,这是政府另一个根本的应对之策。

接下来半年,中国将面临一系列挑战,既要应付与印度可能发生的边境之战,又要召开中共十九大,如果在这敏感关键时刻爆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几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垮台,影响千百万存户的资金安全,定然引发巨大的社会动盪。

在政商勾结、寡头横行的问题上,收捕了肖建华、车峰、吴小晖、黄如论等中国特色巨鳄,并深挖背后的政治靠山,斩断以商乱政,以商养政,以政护商等利益链条。郭文贵就是一个例子,也是一个教训。或者,这才是有关部门严控海外并购斩断“走资”的另一意图。“商人无祖国”固然引来骂名,但若用非法所得构建个人企业王国,用非法途径走资洗钱,甚至干政,这性质更严重,那不仅是引致骂名,而是招致牢狱之灾了。

(2017.7.2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