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周刊 THE DRAGON WEEKLY

民族源远流长 繁衍千秋万代

經濟學家張五常為中國經濟開的藥方 食洋不化无价值

張五常給中國經濟開了一副虎狼之藥,他最近撰文提出,應該把CPI推高到6%,這樣才能刺激中國經濟復甦。這個藥方的謬誤在於,以當前的超高失業率和大眾收入增速,如果把CPI推高到6%,經濟能不能恢復不知道,首先很多人就得先餓死,很多老百姓辛苦賣命工作好不容易才積攢的那一點錢,都得被通脹在幾個月內甚至在一夕之間洗劫一空。

事實上,任何高通脹,不管怎麼解釋,都是治理無能的表現,是對窮人的合法洗劫。窮人不比富人,沒有辦法通過在全球範圍和不同領域進行資源配置規避通脹,甚至還可以在通脹中實現財富倍增。窮人因為收入有限,只能通過犧牲生活品質,降低生活質量,壓縮必要的生活開支,用肉身對抗通脹。6%的CPI對張五常和富人也許算不了什麼,但是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絕對是災難性的!

張五常說推高通脹只是短期內不得已的臨時性舉措,而且6%也不是太高,還不到兩位數。問題在於:第一,通脹一旦起來,誰能保證只是臨時性的?誰敢保證一定會被控制在6%而不會失控到16%或26%?如果到時候通脹失控,經濟崩潰,張五常可以輕飄飄再來一句說國家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否則會如何如何,或者摸摸鼻子說,不好意思自己錯了。已經失控的經濟怎麼辦?十幾億人的生活怎麼辦?14億中國人吶,到時候誰為這個結果負責?回顧歷史就可以知道,馴服通脹的難度一點都不比刺激經濟容易,而通脹失控導致社會經濟崩潰的教訓則太多了,張五常作為經濟學家,不至於沒有學過經濟史吧。

第二,即便能把通脹精準控制在一年時間,請張五常先生自己先一年內吃糠咽菜,嚐嚐是什麼滋味?看看自己能不能堅持?如果自己都堅持不住,自己都不願意餓肚子,那麼,有什麼資格要求國家冒着經濟可能失控崩盤的風險、老百姓冒着可能傾家蕩產的風險,堅持熬一年呢?這就是很多中國「專家「、官員和部門地方的通病,也是他們不受人尊敬的原因,自己一點損失都不承受,一點犧牲都不願意付出,卻總在給老百姓上課講道理,讓老百姓犧牲付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一點都不懂。

事實上,如何讓經濟恢復活力,如何讓大家對經濟未來、對市場恢復信心,關鍵在於增加社會就業,提高民眾收入,降低老百姓債務負擔與利息支出,包括用最簡單粗暴效果卻立杆見效的發錢等措施,也包括邊際效應已經不那麼明顯的投資。從長期和根本層面,還在於建立一個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在於對市場對資本有全面正確的透徹認識,在於政治信譽的建立。無論從刺激消費入手,還是像張五常建議的那樣從通脹刺激,都屬本末倒置。

張五常建議的另一個不妥之處,是他經濟學精英視角的「本本主義」和自我迷失。通觀張五常整篇建議,一談到經濟政策與建議,開口弗裏德曼,閉口費雪,唯獨沒有他自己。弗裏德曼和費雪確實是偉大的經濟學家,為西方經濟學理論發展與實踐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書我上學時也都讀過。但是他們的理論與實踐是建立他們那個時代經濟與社會基礎之上,不是建立在今天中國的經濟與社會基礎之上,怎麼可能他們幾百年前、幾十年前的理論主張和實踐經驗,完全照搬到今天這個無論各方面和當時西方都差異懸殊的國家仍然能處處靈驗呢?

這是什麼?這就叫「食洋不化」,難聽點說,就是把洋人吃過的藥神話成了靈丹妙藥,把洋人說的話當成了祖宗家法。

退一萬步說,即便張五常先生甘願皈依洋宗,這些洋人的理論和實踐在當時正確,在今天也完全正確,一點都質疑不得,變不得嗎?恐怕不見得吧!即便在中國被奉為圭臬的馬克思主義,都在因應時代發展與社會條件變化,在根據不同時代面臨的任務和挑戰需要不斷豐富、不斷完善,其生命力正來源於對它的不斷質疑與揚棄更新。相反,看看歷史上那些抱持「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朝代是什麼下場?那些抱持政經或宗教原教旨主義的國家是什麼樣子?作為一個曾經那麼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吧,真是令人失望!

 

发表评论